开云官方开云官方均保持逐季稳步提升,预计当期扣非净亏损5.5亿—7.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22.29亿元的扣非净亏损额大幅收窄。1月26日,中称,其显示业务上半年亏损34.5亿元,下半年预计可实现净利润31亿元-34.5亿元。
面板厂商们选择控制产能以提升业绩,源于身处行业周期低谷,另一侧的需求端已水面无波多时。不过在有着奥运会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的2024年,新的变化或将发生,而行业中的兼并重组看起来也远未结束。
京东方在预告中称,2023年其液晶业务盈利性较2022年显著提升,其中去年前三季度,TV类产品价格明显上涨,IT 类产品价格逐步企稳,行业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但第四季度进入行业淡季,市场需求下降,产品价格小幅回落,行业波动逐步平抑。
也在预告中表示,半导体显示业务领域,大尺寸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主要厂商盈利能力逐步修复,中、小尺寸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应用迎来增长机遇。其还称将持续坚定大尺寸高端化策略、加速中尺寸IT和车载等业务布局、巩固小尺寸市场地位、拓展VR/AR 及专显市场。
液晶面板业绩向好源于大尺寸面板价格上涨开云官方,但从需求端来看,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视出货规模为2.14亿台,同比下降3.0%,电视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开云官方。
这意味着面板厂商们的主动控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在1月29日回应投资者提问时就表示,随着液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供给格局已经得到改善。2023 年一季度起,主要显示企业“按需生产”,液晶行业产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尤其在需求复苏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液晶产品价格延续涨价至三季度,2023年四季度,随旺季逐步进入尾声,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去年7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称,在重资产约束之下,以往面板行业都倾向于不断去提高稼动率扩大产出来摊薄高昂的折旧成本,这就导致产能持续攀升和波动的市场需求这样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他认为,过去尤其2022年市场的快速下行,证明了这样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而从大环境来看,迪显近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去年全球面板厂整体稼动率不足八成,全球LCD TV面板出货量也同比下滑10%,前三名中方去年出货56M,同比下滑12%,以24%的市占率位列第一,TCL华星全年出货47.3M,同比成长1%,市占率达20%,迪显认为广州T9工厂的产能爬坡支撑了TCL华星去年出货规模的成长,此外惠科全年出货39.9M,同比下滑14%,市占率为17%。
对于面板厂商来说,眼下更重要的问题是今年液晶面板价格能否延续2023年的上涨走势。
依然以盈利能力率先恢复的大尺寸面板为例,群智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TV面板价格迎来全面止跌,其中32英寸—43英寸均价将率先上涨。这份报告中还提及,一月红海物流问题和偏光片材料供应问题等突发事件,加速了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环境由宽松转向平衡偏紧。
今年2月,占据全球液晶面板主要份额的大陆面板厂集体进入春节假期,这意味着液晶面板的有效供给有望继续减少,此外,从需求端来看,今年6、7月间将有奥运会、欧洲杯、美洲杯等诸多体育赛事相继举行,叠加年中618大促的正向影响,多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今年上半年TV面板的出货量和出货面积有望呈双增长态势。
不过群智在另一份报告中也预计,全球电视市场今年出货量将维持稳定,预计微增0.6%。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液晶面板目前需求端没有明显好转,只是面板厂商普遍控产使供需趋向平衡,电视液晶面板价格开始止跌抬升,预计最快2月底价格逐步提高,有利于厂商改善业绩,但是需要牺牲整体营收。他预计今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在实时控产的条件下,面板厂商将保有一定的利润,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受OLED压制,在手机应用市场价格不太乐观,可能会出现亏损。
奥维睿沃研究总监荣超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面板厂控产规划力度加大、红海危机导致海运时间和成本增加以及上游偏光片材料受到日本地震影响产能受限的背景下,眼下虽在面板需求淡季,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品牌采购策略已有所转变,去年12月的拉货已小幅恢复,一月份的面板需求也顺势受到些许带动。随着面板价格风向的转变和订单的小幅释放,2月份的稼动率虽受到春节休假的影响,但相较之前的规划有所松动,预测从64%变到67%。多重因素推动电视面板价格进入企稳区间,进而迎来上涨。
需要提及的是开云官方,影响面板价格的还有液晶面板行业间持续进行的兼并重组,随着份额越发集中,头部面板厂的话语权也持续提升。此前业界已多次传出LGD广州8.5代线等产线将要出售的消息。
林芝认为,LGD广州8.5代线代线有可能被大厂整合是行业趋势。他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面板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常态,因为液晶面板格局已定,一些经营不善或者不具备产能优势的液晶面板产能会向大厂进一步集中。”荣超平也对记者表示,在产能逐渐往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下,而且中国大陆对新投资液晶产线放缓的背景下,对现有的产线收购和兼并,是中国企业份额继续扩大的有效途径。